印度為什么盛產超級CEO?
印度為什么盛產超級CEO? 編撰者:鋒行,有態度的地坪工匠。 創建于1996年,完成生態閉環的資深工業地坪承建商。 擅長環氧地坪,蘇州環氧地坪,環氧自流平地坪,蘇州環氧自流平地坪,密封固化地坪,蘇州密封固化地坪,鋰基密封固化地坪,蘇州鋰基密封固化地坪,環氧彩砂地坪,蘇州環氧彩砂地坪,防靜電地坪,環氧防靜電地坪,蘇州防靜電地坪,防腐地坪,運動場地坪,等工業地坪的咨詢、設計、施工、改造、維護等項目承建。 全程服務(咨詢、設計、施工、改造、維護) 主流地坪(環氧地坪、環氧自流平地坪、密封固化地坪、運動場地坪、環氧彩砂地坪) 功能地坪(防靜電地坪、防腐蝕地坪、橘紋止滑地坪) 升級地坪(極平整、超耐磨、無胎印、抗刻劃) 重癥地坪(跑砂粉化、油污潮濕、坑洼大落差) 極端場景(驟冷驟熱、油水浸泡、廣譜強腐蝕) 印度盛產超級CEO,這已經是一個全球關注的現象,以至于2014年5月16日,納倫迪拉•莫迪當選為印度新任總理時,被人形象地稱為“印度CEO”! 而在莫迪當上印度CEO的同時,印度超級CEO們早已“攻陷”了硅谷。2015年10月,印裔高管桑達爾•皮查伊開始執掌谷歌的帥印,如果再加上此前的微軟總裁薩提亞•納德拉、諾基亞CEO拉吉夫•蘇里、制圖軟件公司Adobe首席執行官山塔努•納拉延、百事的CEO盧英德(Indra
Nooyi)等印裔總裁俱樂部(IndianClub)成員,印裔高管已經涉足美國產業各個角落。無怪乎美國《時代》周刊驚嘆,CEO成為了印度頭號“輸出品”。 同是亞裔,同樣在美國商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華裔和印裔高管經常被拿出來對比。印度作為“培育全球老板的理想之地”,探尋個中原因,的確有很多值得中國人學習的地方。 作為當下印度出口的兩個重要產品,印度電影和印度高管,從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可見一斑。影片中主角讀的名校“Imperial College of Engineering” 原型就是印度理工大學(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IIT)?梢哉f,IIT是印度工程師的圣地。 印度人對IIT的崇拜與其國家教育政策息息相關。和中國類似,建國后印度希望通過發展高等教育增強其人才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十分重視工程技術教育,早在50年代就仿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在全國相繼建立了7所印度理工學院(因此IIT有7個分校),發展至今,印度已經有了550 多所工程技術學院和1100多所科技術學院。相比較而言,中國理工類的院校卻少之又少。據教育部官方網站數據,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845所,其中理工類(包括以理工為主的綜合類大學)只有203所。 印度重理工的策略成果顯著,馳名于世的印裔CEO也多是理工類出身。研究者注意到,這些印度CEO并不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他們幾乎都出身于印度普通家庭,遠赴英美深造,通過上大學進入“國際化”軌道。比如IIT的畢業生由于具有一流的專業實力,畢業后都會被“搶購一空”。IIT的畢業生也熱衷于到美國創業就業,加州大學帕克萊分校副教授薩克斯恩對美國高科技企業集中地硅谷的新移民企業家進行了一項調查,在約2000個新起家的企業之中,約有四成是由印度人開辦的。而它們的創辦者當中有一半是IIT培育出來的人才 進入21世紀,印裔高管不僅在跨國公司嶄露頭角,甚至出產這些CEO的上游產業即全球主要商學院,也逐漸被印裔“統治”。目前,哈佛商學院、芝加哥商學院和INSEAD商學院這3所世界級商學院就由印度人擔任院長。 印度理工立國的高等教育給了印度科技、工程人才一個成長的理想環境。除此之外,印度高管的一些特征也非常值得分析。 一是重技術。從谷歌的桑達爾•皮查伊到微軟的薩提亞•納德拉,目前科技行業大部分的印度籍CEO都是從工程師起步的,并且都在美國的名校拿到了碩士、博士或者工商管理碩士等學位,比如皮查伊1993年考取獎學金前往斯坦福大學,讓他有機會深入接觸計算機和互聯網,這也是他后來在谷歌領導開發Chrome瀏覽器的重要原因。技術派CEO們有機會和他們的工程師們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先技術而后管理,使得他們在技術一線和管理層都有極強的威信。 二是謙遜的人格魅力。硅谷的科技企業高管中,喬布斯是有名的壞脾氣,愛挑剔,比爾•蓋茨、拉里•佩奇同樣是非常強勢之人,至于蓋茨的繼任者鮑爾默則以好斗和鐵腕著稱。和這些大佬相比,印裔高管顯得更謙遜、包容。據悉,皮查伊和納德拉都是性格溫和、為人友善之人,皮查伊是谷歌出了名的好好先生,在公司有著極好的人緣,而納德拉最大的優點就是善于化解沖突,善于促成合作。 三是極高的“文化智商”。“文化智商”是指人們能夠在不同文化中茁壯發展、有效運作的一種能力,與情商相互補充。情商高的人善于抓住人們之間的差異,而文化智商高的人則善于洞察不同群體、組織、文化間的差異。這個維度近年來被普遍引入管理課題,要探究印裔高管的成功,可以從這個維度來剖析。 有學者總結了“印度式管理”7個特征,分別是:世界觀方面,屬于外控型管理,具有強烈的宗教信仰;人性看法方面,強調友誼,包容溫和;人際關系方面,屬于父系型群居模式;行為取向方面,重精神輕物質,認為工作天經地義;思維模式方面,屬于抽象思維,務虛先于務實;空間觀方面,既獨立又群居;時間觀方面,缺乏時間觀念,不以現在為導向。整體來看,這與“美國式”強調的獨立自控、競爭、物質(利益)導向等明顯沖突。 但印裔高管在美國取得了矚目的成就,究其原因,正是印裔高管“文化智商”的突出,具備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印度是一個多人種、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的國家,比如印度人口膚色從白種、黃種到膚色較深的黑種人都有,宗教更是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以及其他小宗教盛行,雖然英語和印地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但印度有22種通用語言,這種多元的環境和美國這樣的移民國家有諸多相似,因此,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印度人對于差異性習以為常,他們可以接受別人與自己的不同,也可以堅持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印度這個多元文化熔爐,使得印裔到了其他國家,特別是到了美國如魚得水、游刃有余。這也是我們提到的,在復雜的環境中善于求同存異和謀求共識是印裔高管的共同口碑。 印度超級CEO的成功有其自身努力奮斗和國家實行精英教育,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較高,商學院教育歷史悠久等客觀原因,但他們性格開放熱情樂觀,崇尚個性,能歌善舞,喜歡聊天與辯論,重視感情維系,并且善于培養社交技能等特點,值得中國這一代走向世界的企業家和年輕人學習。近年來,中國本土企業走向世界的熱情日益高漲,中國學生海外留學就業也日益增多,如何在紛繁復雜且競爭激烈的歐美市場活下來,印裔的成功,是一個值得解剖的樣本。 |
- 最受歡迎
- 最近發表
- 最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