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蠢貨才能在澳大利亞生存
為什么蠢貨才能在澳大利亞生存 編撰者:鋒行,有態度的地坪工匠。 創建于1996年,完成生態閉環的資深工業地坪承建商。 擅長環氧地坪,蘇州環氧地坪,環氧自流平地坪,蘇州環氧自流平地坪,密封固化地坪,蘇州密封固化地坪,鋰基密封固化地坪,蘇州鋰基密封固化地坪,環氧彩砂地坪,蘇州環氧彩砂地坪,防靜電地坪,環氧防靜電地坪,蘇州防靜電地坪,防腐地坪,運動場地坪,等工業地坪的咨詢、設計、施工、改造、維護等項目承建。 全程服務(咨詢、設計、施工、改造、維護) 主流地坪(環氧地坪、環氧自流平地坪、密封固化地坪、運動場地坪、環氧彩砂地坪) 功能地坪(防靜電地坪、防腐蝕地坪、橘紋止滑地坪) 升級地坪(極平整、超耐磨、無胎印、抗刻劃) 重癥地坪(跑砂粉化、油污潮濕、坑洼大落差) 極端場景(驟冷驟熱、油水浸泡、廣譜強腐蝕) 龍蝦是澳洲肥,海參是澳洲粗,澳洲兔子呆如豬。最邪門的是堪培拉的金剛鸚鵡,淪為行道鳥,一點沒有珍稀動物的架勢。更別說袋鼠、考拉、鴨嘴獸這類極品。 為什么澳大利亞的動物缺少靈性呢? 其實鴨嘴獸更像一個傳說,因為它通常躲在水里不露面,而且其種群也因為棲息地減少而凋敝。不要認為澳洲是一個生態環境極度和諧的地方,恰恰相反,澳洲居,大不易。 1 大博導 Libby Robin 跟我說,要理解澳大利亞環境史,一定要拋掉北半球養成的各種教條。其中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理解:在澳大利亞,自然選擇的傾向是越蠢生存概率越高。 注意到了么?除了 5 萬年前移民進入的土著人,澳大利亞本土生物中沒有其他靈長類動物。 因為澳大利亞的地質歷史太特殊了。這塊大陸自 3900 萬年前從南方古陸(又稱“岡瓦納古陸”)獨立之后,地殼活動極不活躍,地表的風化作用卻從不停歇,于是土壤的腐殖層越來越薄,能孕育的植物也普遍缺乏營養。 比如,澳大利亞只剩下一種原生的高大喬木——桉樹,其它的基本都滅絕了。不僅如此,缺乏規律性降水的澳洲大陸蒸發量又很大,所以澳洲樹木的葉片都變得細小甚至針化,植物體液也富含油脂。因此,桉樹葉子不僅沒有營養,而且口感奇差。地球上只有考拉這種動物能耐受桉樹油,即便如此, 650 多種桉樹里,考拉能吃的也就 50 多種。 作為一只考拉,除了能咽下那么惡心的食物,還應該怎么辦?節食。腦子是高度消耗體能的,因此越小越好。運動是高度消耗體能的,因此越靜越好。 于是考拉進化成為地球上現存的腦容量與體重比例最小的哺乳動物。它頭雖大,腦子僅相當于一顆核桃,而且一天要睡20個小時左右,一生只占有幾棵樹的空間,是動物界堅持“活著就是為了吃飯”理念的第一獸。 2 事實上,除了最極端的考拉,澳洲大部分本土動物也都選擇了低碳生活,在自然進化中變得呆萌。 那些被認為是停止進化了的動物,也保持吃飽了就趴著、一趴就十天半個月不挪窩的風格,比如鱷魚和毒蛇這兩種澳洲僅有的“兇惡”動物。 可以看到,澳洲唯一活動迅速的本土動物袋鼠,也選擇把有限的營養投入健身而不是強腦中去。大袋鼠平均身高 1.7 米以上,體重 150 斤以上,腦子只有人類平均值的 1/24 左右。并不是說腦容量越大就一定越聰明,但腦容量太小一定不會很聰明。 聰慧,是澳大利亞生物最不需要的素質啊。 有些人認為,澳大利亞前總理 Tony Abbott 就是因為笨得令人發指才被黨內同志趕下臺的。退休后他選擇做了社區消防員,終于不用太費腦筋了。 本土動物們雖然腦子遲鈍,但是由于機靈的猛獸也都活不下來,所以大部分相互無害。加之澳大利亞大陸常年與外界隔絕,很少在自然狀態下發生物種交換問題,腦子笨就更不影響生計了。 3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澳大利亞生物學及環境史學家 Tim Flannery 的研究,澳洲大型哺乳動物在殖民者進入澳洲前就滅絕了,因為跑得慢,腦子還笨,目標還那么大,因此都被土著吃掉或者無法適應土著改造的新環境而滅絕。 日后被殖民者有意無意帶進澳洲的物種,同樣因為沒有天敵而極度繁盛,引發了現在澳大利亞社會最頭疼的物種入侵問題。但那是你作為現代人類的煩惱,對于兔子、鯉魚和老鼠來說,跑進澳洲就成為人生贏家。 和美國一樣,澳洲的“亞洲鯉魚”包括各種淡水魚。由于繁殖太快,數量多到擁堵河道,澳洲政府每年要花費大量資金派專人打撈后填埋處理。澳洲人覺得淡水魚土腥味重、魚刺多,因此不愿意食用這些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內湖泊邊常有志愿者專門釣魚喂鳥。 不過在中國留學生抵達之后,這些被拋棄的魚被討要來涮火鍋。請不要問我吃過多少次。 而對澳洲生態體系造成最大沖擊的,是后來的歐洲移民。他們一方面系統改造了澳洲的生態結構,比如替換了澳大利亞的草種,藉此發展畜牧業;另一方面有意識地控制了澳洲移民人口增長的速度和結構,比如遏制腦子聰明同時環境適應力超強的中國廣東移民,從而確立了自己的絕對統治地位。 |
- 最受歡迎
- 最近發表
- 最多評論